一、紧急响应阶段:快速止损
1. 确认攻击类型与规模
- 监控流量异常:通过服务器监控工具(如 Cacti、Nagios、Prometheus)查看带宽、CPU、内存占用情况,确认是否出现流量突增、异常连接数飙升等 DDoS 特征。
- 分析攻击来源:通过日志(如 Nginx、Apache 日志)或安全工具(WAF、IDS/IPS)定位攻击 IP 段、协议类型(TCP/UDP/ICMP)及攻击模式(如 SYN Flood、UDP Flood、DNS 放大攻击等)。
2. 临时隔离与流量清洗
- 启用 DDoS 防护服务:
- 若已接入云服务商的 DDoS 防护套餐,立即开启高防 IP 或 DDoS 清洗服务,将流量牵引至清洗节点过滤恶意流量。
- 若使用独立服务器,联系 IDC 服务商启动机房级 DDoS 防护(如流量清洗设备、黑洞路由),部分服务商可提供临时升级防护带宽。
- 手动阻断攻击源:
- 通过服务器防火墙(如 iptables、FirewallD)封禁高频攻击 IP 或 IP 段(注意:大规模封禁可能误杀正常用户,仅适用于攻击源集中的场景)。
- 若为 Layer7(应用层)攻击(如 HTTP Flood),可通过 WAF(如 ModSecurity、Cloudflare WAF)设置规则,拦截异常请求(如高频访问、特定 URL 攻击)。
3. 保障核心服务可用性
- 暂时降级服务:若流量超过防护能力,可临时关闭非核心功能(如图片服务、文件下载),优先保障网页、API 等核心业务运行。
- 启用缓存与 CDN:通过 CDN(如 Cloudflare、Fastly)缓存静态资源,减少服务器直接响应压力,同时利用 CDN 的分布式节点分散攻击流量。
- 切换备用 IP / 服务器:若主 IP 被持续攻击,可临时切换至备用 IP,或启用灾备服务器(需提前配置 DNS 解析切换)。
二、技术防御阶段:强化防护体系
1. 部署专业 DDoS 防护方案
- 分层防护架构:
- 网络层(Layer3-4):使用高防 IP、运营商级流量清洗中心(如中国电信、联通的 DDoS 防护服务),过滤大流量的洪水攻击(如 UDP Flood、SYN Flood)。
- 应用层(Layer7):部署 WAF 或 API 网关,针对 HTTP/HTTPS 协议的攻击(如 CC 攻击、SQL 注入)设置规则,例如限制单 IP 请求频率、启用验证码、阻断异常 User-Agent 请求。
- 选择 DDoS 防护服务商:
- 云服务商防护:如阿里云 “DDoS 高防”、腾讯云 “大禹”、华为云 “DDoS 防护”,提供 T 级带宽清洗能力,适合中小规模攻击。
- 独立高防服务器:IDC 服务商提供物理服务器 + 硬件防火墙,防护带宽通常在百 G 到 T 级,适合游戏、金融等对延迟敏感的业务。
- 第三方安全服务:如 Cloudflare Enterprise、Imperva,通过全球分布式节点清洗流量,同时提供 DNS 防护(防止 DNS 放大攻击)。
2. 优化服务器与网络配置
- 内核参数调优:
- 修改 Linux 内核参数(如
/etc/sysctl.conf
),提升服务器抗 SYN Flood 能力,例如:plaintextnet.ipv4.tcp_syncookies = 1 # 启用SYN Cookie防御
net.ipv4.tcp_max_syn_backlog = 16384 # 增大半连接队列
net.ipv4.tcp_fin_timeout = 30 # 缩短FIN超时时间,释放连接资源
- 重启内核参数:
sysctl -p
。
- 修改 Linux 内核参数(如
- 限制异常连接:
- 通过 iptables 设置连接数限制,例如限制单 IP 的 TCP 连接数:
plaintext
iptables -A INPUT -p tcp -m state --state NEW -m recent --set
iptables -A INPUT -p tcp -m state --state NEW -m recent --update --seconds 60 --hitcount 100 -j DROP
- 使用 TCP 代理(如 HAProxy)或负载均衡器(如 NGINX)分流请求,避免源服务器直接暴露。
- 通过 iptables 设置连接数限制,例如限制单 IP 的 TCP 连接数:
3. DNS 与流量牵引防护
- DNS 安全加固:
- 启用 DNSSEC(域名系统安全扩展)防止 DNS 缓存污染,使用高可用 DNS 服务商,避免因 DNS 服务器被攻击导致服务不可用。
- 针对 DNS 放大攻击,关闭服务器的 DNS 递归查询功能,仅允许授权域名解析。
- 流量牵引技术:
- 通过 BGP 路由协议将流量牵引至高防节点(BGP 高防),利用多线路运营商的带宽资源分散攻击流量,同时保障网络连通性。
三、后续优化与预防措施
1. 提升防护能力与灾备机制
- 升级防护带宽:根据历史攻击规模,向服务商购买更高带宽的 DDoS 防护套餐(如从 100G 升级至 500G),或选择支持弹性扩展的防护服务。
- 建立灾备系统:
- 部署异地灾备服务器,通过 CDN 或 DNS 轮询实现故障转移,确保主服务器被攻击时,流量可切换至灾备节点。
- 定期进行灾备演练,测试切换流程的时效性(理想状态下应在分钟级完成切换)。
2. 加强安全监控与预警
- 实时告警系统:配置流量异常告警(如超过带宽阈值 80% 时触发短信 / 邮件通知),使用 Prometheus+Grafana 设置动态监控图表,实时查看攻击趋势。
- 威胁情报接入:将服务器安全工具(如防火墙、WAF)与威胁情报平台联动,自动封禁已知恶意 IP 或 IP 段。
3. 合规与法律手段
- 保留证据:攻击期间记录日志、流量数据、攻击源 IP 等信息,作为向服务商或警方报案的证据。
- 法律追责:若攻击造成重大损失,可联系香港警方或律师,追踪攻击源并追究法律责任(需注意跨国攻击溯源难度较高)。
四、不同场景下的应急技巧
1. 中小规模攻击(<10Gbps)
- 优先使用云服务商的免费 / 基础 DDoS 防护,结合 WAF 规则拦截应用层攻击。
- 通过 CDN 缓存静态资源,降低服务器负载(CDN 可隐藏源站 IP,减少直接攻击目标)。
2. 大规模攻击(>100Gbps)
- 立即联系 IDC 服务商或云厂商升级至专业高防服务,避免因流量超过机房带宽上限导致服务器被黑洞(强制断网)。
- 若为游戏、直播等实时性业务,可考虑使用 “高防 + 边缘计算” 方案,通过边缘节点就近清洗流量,降低延迟影响。
3. 持续周期性攻击
- 对核心业务进行架构重构,采用 “分布式 + 容器化” 部署,将服务拆分为多个微服务节点,避免单点被攻击瘫痪。
- 考虑使用 “影子服务器” 技术:部署与主服务器相同的镜像服务,但隐藏 DNS 解析,当主服务器被攻击时,通过快速切换 DNS 指向影子服务器,迷惑攻击源。
总结:DDoS 防护的核心原则
- 预防优先:提前部署高防服务,避免临时应对导致服务中断;
- 分层防御:结合网络层、应用层、业务层多级防护,减少单一方案被突破的风险;
- 快速响应:建立 DDoS 应急流程,明确团队分工(如运维负责流量清洗,开发负责业务降级),缩短故障恢复时间。
若攻击持续且防护能力不足,建议及时与服务商技术团队沟通,制定定制化防护方案,避免因长期攻击导致业务损失。
文章链接: https://www.mfisp.com/36655.html
文章标题:香港服务器被DDOS攻击了怎么办
文章版权:梦飞科技所发布的内容,部分为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来源,网络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!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